从《局事帖》说到书法之美
墨耕人生
黄健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前几日,在2016中国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专场上,宋代曾巩传世孤本《局事帖》以2.07亿成交。这是曾巩62岁那年写给同乡故人的一封信。算上落款、日期,该帖共124字,按成交价格计算,每个字达到了167万元……真正的一字百万金。
惊叹之余,很多人都在问,如此不足一平尺的百字信札因何就能值这么多钱?其实除了炒作的成分外,一件具有价值的收藏品是有其多方面的自身优势存在的。
首先是历史价值。经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考证,《局事帖》为熙宁十年(1077年)之前,曾巩在通判越时任上书写的信牍,而且流转脉络清楚。历史上,该帖曾被多位名人收藏,并经徐邦达考证著录于《古书画过眼要录:津隋唐五代宋书法》。
其次是该帖的稀有性。据资料考证,曾巩不仅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散文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更主要的是《局事帖》是曾巩留下的孤品,为他编写《年谱》的朱熹,距曾巩年代尚且不远,竟也穷尽心血,五十年间才得一见其真迹手墨,其稀少可想而知。该帖累经名家递藏,装潢得法,历尽劫波而纸墨如新,可谓千年奇珍、人间孤本,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了。
再之就是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该帖虽说是一封信札,但纸短意长,内容丰富,不仅记录了北宋晚期的历史风云,也牵涉着作者晚年命运的最重大转折,行文一波三折、畅达流利,字迹简严静重、爽垲峻洁,令人回味无穷。从书法的角度看,字形修长、笔画劲挺,明显带有欧阳询以及钟绍京小楷的格局和笔意,其书法自身品味很高。
除此之外,曾巩生前已是名重海内,妇孺皆知,但受党争所累,身后遗墨渺然。这也是《局事帖》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诸多市场炒作的因素则另当别论。
但无论理由有多充分,世人还是会对以2.07亿元成交的《局事帖》有诸多的不理解,倘若曾巩老先生泉下有知,自己的作品拍出如此高价,又会作何感想呢?
其实除了《局事帖》以外,中国书画拍卖价格超过它的还有黄庭坚《砥柱铭》成交额:4.368亿;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成交额:3.08亿。只是字数比《局事帖》多,平均字价相对低,这两个作品也是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它们都具有“历史性、稀有性和艺术性”的共同特点。
纵观这些个超亿元的作品也是可以从中看出这些书法之美的共通性。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种内心情感在书法里表现出来,象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书法的这种特点是别的民族所没能达到的境界。
好字要经久耐看,越看越好看,我国著名美学家邓以蛰先生提出:“无形自不能成字,无意则不能成书。”这句话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灵魂。看看那《局事帖》、《平安帖》,《砥柱铭》,活生生的线条,妙趣无穷的字体,虚实相生的布局,五彩缤纷的墨色,达情性益心灵的风神,处处表现出一种美的“书味”,当能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