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等单位授牌仪式在京举行
6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和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的授牌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代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为各中心授牌,袁贵仁发表了书面讲话。
袁贵仁指出,创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语言生活现状,建立对社会语言生活进行实时监测和规范引导的长效机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言文字的研究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有很多东西单靠直接观察、用定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影响到结论的科学性。我们应该对语言国情有更多的定量了解,掌握更多的数据,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加以处理,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
为此,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陆续和有关高校合作共建了平面媒体语言、网络媒体语言、教育教材语言监测与研究分中心及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每个中心都建有相应的动态流通语料库。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去年已经挂牌,一年来的工作卓有成效;有声媒体语言分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网络媒体语言、教育教材语言、海外华人社区语言三个分中心,涉及社会语言生活很重要的三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媒体对人民的社会生活,包括语言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网络媒体的语言现象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分析和研究,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语言的动态变化,为国家制定或调整语言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和信息安全提供帮助。教育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是整个社会语言生活中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整个民族的母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乃至知识教育体系的构成,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乃至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教材语言进行监测,对教育教材语言使用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总结规律,为我国教材建设提供语言文字的支撑和依据,从而提高教材质量和教育质量。汉语正在走向世界,在汉语国际传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开展对海外华人社会华语使用情况的研究,对于加强世界华人间的沟通以及华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语委把握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形成了语言文字信息管理的工作思路:以信息化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制定为核心,以科学研究和语言工程建设为基础,以评测认证为抓手,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落实这一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两个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中国文字的收集整理、字体设计以及相关规范标准的研究,规范现代汉字和现代少数民族文字。其意义主要有:(1)搭建服务于教育和国家信息化的语言文字坚实平台,争取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虚拟空间的地位,为推动中国文字典籍数字化、建立国家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2)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语言文字生活,满足社会对文字规范标准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提高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水平。(3)不断提高中国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字形规范化水平。(4)带动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印刷出版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弘扬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袁贵仁指出,语言文字工作与国家信息化密切相关,建设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文字研究中心及其他语言基础工程,对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国语言文字资源服务社会的能力,推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意义重大。希望各方同心协力把中心建好,出成果、出人才,促进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促进社会语言生活健康和谐。
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侨办以及中国辞书学会、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单位派人参加了授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