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字体给读者更多的关爱——博雅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博雅宋”自2004年问世以来先后有《吉林日报》、《哈尔滨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兰州晨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上海证券报》、《华商报》、《北京青年报》等50多家报社采用了“博雅宋”,广大读者普遍反映用“博雅宋”排印的报纸看上去更加舒服、养眼了,这使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正是设计“博雅宋”的初衷,也非常感谢广大读者对“博雅宋”的认可。
在字体设计中贯穿“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这一宗旨,“博雅宋”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字体如何更好的为读者服务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和艰苦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面谈一下“博雅宋”的创作思路以及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不吝赐教。
一、为什么设计博雅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书刊报纸的出版发行量急剧猛增,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向着高质量高品味的方向发展。我们发现,我国书刊报纸的设计和印刷质量越来越精美,纸张越来越讲究,惟独字体没有什么变化,中国人在文字阅读方面的视觉环境急需改善。我们分析了报纸用字的状况,感觉到报纸正文字体适读性差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报纸用的字体是64年1月设计生产的,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根据铅字印刷技术设计的字体,显然已不适合今天的时代,主要有风格陈旧,视觉效果差,笔画细,字面大小不一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字体的字型,笔画粗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力求呈现给读者一副风格简约时尚,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报纸正文字体。
二、博雅宋的适读性
阅读报纸的方式大多是浏览,而且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是在公交车上,可能是在车站,也可能在咖啡厅,因此,设计报纸正文字体首先要考虑方便读者阅读,为读者提供快速浏览的功能。“博雅宋”字型扁方,结构宽博,笔画粗细合理的设计,使字体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的增强了视觉诉求力,供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报纸。
a. 字型扁方
字型扁方是根据人体视觉生理特点和阅读习惯而设计的。人眼视线流动的顺序,要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由于眼的视圈是水平椭圆的,所以眼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要快,在习惯心理上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先注意水平方向的物象,然后注意垂直方向的物象,中文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向右横向阅读,与人的视觉生理特点相吻合。
字型扁方,给人一种平稳宁静的感觉。稍扁的字型,自然加大了行距,增强了版块的秩序感,整个版面更加整齐流畅,这种效果会使版面脉络清晰,似乎有一条线贯穿在字里行间,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现在有不少书刊杂志为追求版面的视觉效果用排版软件将字体压扁使用,但很难得到整齐流畅的整体效果。字与字之间气息不断、行气贯通流畅的效果是变不出来的,是由字型、结构、重心及笔画粗细的完美统一来表现的。
b. 结构宽博
依据大小对比视错觉的理论,“博雅宋”采用中宫放松的设计原理,在有限的空间里加大了字面,增强了字体的视觉诉求力。人的视觉在一个界定的范围内,其注意力价值不是均衡的,而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视觉注意力上部要比下部强,左侧要比右侧大,中间比周围的边缘强,不同视域,注意力价值不同。按照这个原理我们所看到字体结构的设计方法是:上紧下松;左轻右重;内紧外松等。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正文字,它忽视了视错觉的生理现象。从中国书法理论中我们知道大字和小字的写法是不一样的,字大容易散漫,字小容易拘束。大字要注意紧密、小字要注意宽绰,所谓“大字宜密不通风,小字要疏可走马”。苏东坡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
古人的论述正好与大小对比视错觉的理论相吻合。
图1 a和b中心圆形的大小是一样大的,但由于在中心圆形周围的物体大小有差异,所以造成我们以为中心圆形的大小不一致的错觉。正文字体中宫放松的设计方法利用这种视错觉的原理,在一个特定的方框中,适当加大中间的空间,缩小四周边缘的空间,使字面加大,增强了字体的可视范围,字体更加醒目易读。
图2 A的九宫格中间方格大,四周方格小,B九宫格九个方格一样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舒展一个紧簇,随着从大到小的变化,我们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这种舒展和紧簇的感觉会增强,如果单独看B好象不太明显,AB对比着看区别会很明显。
c. 笔画粗细合理
设计笔画的粗细,除了要考虑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黑白对比关系,还要考虑印刷适性。老报宋是铅与火时代的产物,是与当时的印刷技术相适应的,老报宋是为铅印设计的字体,而现在是胶印,二者的吃墨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现在报纸用字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笔画细,其结果是黑白对比关系失调,字作为阅读视觉的主要对象不能突出醒目,“博雅宋”笔画适当加粗,缩小了传统宋体横竖比例关系,减少了白对眼睛的不良刺激,从而使字体醒目易读,降低了阅读的视觉疲劳度。
老报宋由于笔画细在套色和反白印刷时横画往往被糊掉,“博雅宋”笔画加粗的设计提高了字体的印刷适性,在套色和反白印刷时不会有笔画被糊掉的现象。
三、关于行长或栏宽
在排版方面应以版面整齐、简洁,方便读者阅读为原则。日本报纸正文字的行长过去每行15个字,后来每行13个字,现在每行11个字,为什么越来越短呢?从生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的眼球总是处在不停跳动的状态,眼球只有停下时才看到字,跳动时看不到字;视线由一行读到另一行,眼球在跳动,也看不见字;每次眼停时最多读6个字,人们在阅读一行较短的文字时会感到轻松愉快,如果阅读一行较长的文字,就容易感到疲劳,阅读速度将逐渐下降,所以,经常会有看错行的时候。
“博雅宋”的设计注意到了人们阅读时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特点,以简洁易读为原则。字型扁方,重心平稳,横竖粗细比例合理,不仅整个版面整齐均匀,而且也增强了词句的整体效应。特别是在读一句话或一串字时,更可以明显感觉到字与字之间气息不断,行气贯通流畅,使阅读更为轻松和愉快。如果一行字数太多就会使这种效果降低,因此,报纸正文字无论什么字体,一行的最佳字数应在15个字左右,最好不超过20个字。
一行15个字左右的分栏方式可能更适合 “粗题短文多板块”的版式。现在大多数报纸标题较重,副标题也常以较重的彩色线条衬托,这无疑对正文字是个挤压,很难使读者将视线平稳的停留在正文字上,如果缩短行长,减轻读者在看正文字时的生理心理压力,将会使您的报纸更加完美。
四、关于字距和行距
字距和行距是由字面的大小来决定的,在设计“博雅宋”时本人依据黑白对比的视觉原理对字面大小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实验。
在图3中白杠交叉的地方,你会看到一些灰点在闪动着。这一错觉是由视网膜细胞对该几何图形光线的反映方式所引起的,黑白之间的对比分别激活或抑制视网膜细胞的反映,就产生了错觉。
字体和纸张也存在着黑白对比的关系。图4字距过大与图3对眼睛产生的影响非常相似。那么,多大的字距合适呢?本人做了以下试验。
图5的左图缩小了黑方框之间的间距,但仍然会看到一些灰点在闪动着。右图将黑方框之间的间距进一步缩小,闪烁的灰点不见了,看上去不刺眼,比看左图舒适了许多,这种对比关系也使颜色发生了变化,右图比左图更黑了一些。
接着又模拟文本方式在不改变行距的条件下进行了黑白对比试验。
试验的结果表明图6版面不干净,与图6相比图7虽然干净了许多,但仍不理想,还有少许灰点在闪动,图8灰点不见了,整个版面黑白分明,整齐干净。通过这样的研究和试验确定了“博雅宋”字面的大小,因此,我认为原始字距应是最佳效果,在排5号、小五号和6号字时尽量不作改动,排大字如3号字以上应适当加大字距。
图9是用6号字排版,左侧字距略紧,右侧字距过松,两边的视觉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左侧字体颜色平实,行气贯通流畅,比较舒适易读,右侧由于字距大,字体颜色显灰,黑白对比减弱,白对眼睛形成刺激,缺少宁静和流畅,不利于阅读。
由于“博雅宋”字型扁方,自然加大了行距,使版面整齐流畅,因此,原始行距也应该是最佳效果,但在套色印刷特别是在反白印刷时应适当加大字距行距。
五、关于字号大小
我们都知道5号字是最利于阅读的字号,而现在报纸用字普遍使用6号字,非常不利于阅读,对广大读者的视力健康非常不利。“博雅宋”依据五号和小五号的印刷适性和阅读适性,确定了字面大小和粗细,所以“博雅宋”的最佳视觉效果应是五号和小五号字。
“博雅宋”虽然是纤细的正文字,但由于结构宽博,线条简约而坚固,用它排标题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字号大一些不仅有利于读者阅读,还可以感觉到“博雅宋”结构的张力和端庄静穆,秀劲挺拔,气韵生动的韵味。
“博雅宋”与“超粗黑”排在一起其力度和张力一点也不比“超粗黑”弱。
六、以人为本,为读者服务
字体在信息传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管什么样的字体读者都要接受,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字体的意识和权利。但是,出版物上的字体犹如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也反映出一个社会对民众的人文关怀程度。
图13日本和韩国的报纸是五号字,《人民日报》是小五号字,其视觉效果有着很大的区别,日韩两国报纸的易读性大大优于《人民日报》,这里面有字体本身的差距,更主要是为读者服务意识上的差距。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日本报纸字体大型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率先采用这种字体,是针对高龄化社会,为读者服务的重要一环,提高报纸可读性,保护眼睛健康,被称为“旗帜性的主张”,这一壮举对其国民眼睛健康作出了贡献。
如今,我们国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近视在青少年常见病中高居首位,作为字体设计工作者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报社、出版社、杂志社以及一切使用字体的人们一起来关心读者的视力健康,把字用好,透过字体给读者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