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 字体家族
  • 字体公司
  • 字体设计师
  • 字体样张
  • 资讯
  • 帮助
字客网>资讯>详情

Matthew Carter: 我的字体生涯

时间:2014-08-01 00:00:42| 业界|浏览:231|来源:译言网|作者:
导语录制时间:2014年3月浏览次数:75.2万翻译:Catherine Gu校对:Qingqing Mao0:11字体是我们 大量使

录制时间:2014年3月

浏览次数:75.2万

翻译:Catherine Gu

校对:Qingqing Mao

0:11

字体是我们 大量使用的东西。从很大程度上,字体完全不可避免。但是很少有用户关心 某种字体是哪儿来的 或什么时候、谁设计的,是否真有人力融入了字体的创造,它是否只是 由软件凭空产生的。

0:36

但我却不得不关心这些问题。这是我的工作。我是这一小部分人之一,会对T和e之间错误的间距 大发雷霆,就像你们这里看到的。我不得不换下那张幻灯片。我受不了,Chris也是。行了。好的。

0:55

所以我的演讲是有关 技术和字体设计之间的联系。自我工作以来 技术已变化了多次: 照排,数码,桌面,屏幕和网络。我已不得不适应这些变化,并设法理解它们对 我的设计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这张幻灯片是有关工具对形式的影响。这两个字母,这两个K, 在你们的左边我的右边的,是现代的,用计算机设计出来的。所有的直线都是笔直的。曲线具有用贝塞尔公式施加出来 的数学平滑。右边,古老的哥特式的,是从耐磨的钢材手工切割出来的。没有一条直线实际上是直的。曲线有点微妙。它具有来自人手的生命火花,这是机器或程序 永远也扑捉不到的。多么鲜明的对比。

1:59

好吧,我撒了个谎。在TED撒了个谎。我真的很抱歉。这两个都是电脑做出来的,同样的软件,同样的贝塞尔曲线,同样的字体格式。你们左边的这个 是由Emigre公司的Zuzana Licko制作的,另一个是我制作的。工具是一样的,但字母是不同的。字母不同 是因为设计者不同。就这些。Zuzana希望她设计的东西看起来那样。我希望我的看起来这样。仅此而已。字体有很强的适应性。不像雕塑或建筑这样的艺术,字体使人看不出它的制作方法。我把自己看成是工业设计师。我设计的东西被制造,而且它有功能: 可读并表达意思。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含义。有点儿美学的成份。是什么使这两个字母由于 不同的设计者有不同的解释呢?是什么使某些设计者的工作 有着特有的个人风格,像你在时装设计师 或汽车设计师的作品中发现的一样?

3:05

我承认,在有些情况下,我作为一名设计师 确实感到技术的影响。这来自六十年代中期,从铅字变成照相排版,从热到凉。这既带来益处 但也有一个特别的缺点: 它的间距体系只提供了 18个离散的单元 来容纳字母。当时我被要求设计 一系列紧凑的无衬线字体,在18个单元之内 带有尽可能多的字体变化。快速地看了一下算术,我意识到实际只能进行三个相关设计。这里你们看到了,Helvetica压缩,额外压缩,和超压缩三种字体。这种严格的18 单元系统 真把我限制住了。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 设计的比例。这里是这些字体的小写部分。所以你是否会看着这些说,“可怜的马修不得不屈从于这一难题,天哪,结果显而易见。” 我希望不是这样。如果我今天还做同样的工作,我会有1000个间距单元,而不是有18个单元。显然我能制出更多的字体变化,但这一系列的三种字体会更好吗?没有实际做过很难说,但我可以告诉你们 不会有1000比18倍这么好。我的直觉是,任何改进都会是很轻微的,因为它们是根据系统的需要而设计的功能,像我说的那样,字体适应性很强。确实让人看不出它的设计方法。所有工业设计师的工作都有局限性。这不是艺术。

4:59

问题是,是否局限性 会迫使妥协?接受局限性 你就降低工作标准了吗?我不相信,而且我总是被 Charles Eames所说的话激励着。他说他意识到 工作有局限性,但不是进行妥协。局限性和妥协之间的区别 显然是很微妙的,但对我的工作态度确实是很重要的。

5:28

记得这种阅读体验吧?电话簿。我留住这张幻灯片,你们可以怀旧一下。这来自70年代中期 我为美国电话簿设计的 Bell Centennial字体的早期尝试,这也是我第一次用数码字体,相当于一次洗礼。像我所说的那样,为电话簿而设计,以极小的尺寸打印在新闻纸上,用的是非常高速的轮转印刷机,以及煤油和灯黑制成的油墨。对字体设计师来说 这不是一个好的环境。所以对我的挑战是 在这些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字体设计好。如我所说,我们处在数码字体的婴儿期。我不得不在方格坐标图纸上 手工绘制每一个字符。Bell Centennial字体有四种粗细。先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绘制,再用键盘对其逐行编码。我花了两年时间,但学了很多。这些字母看上去像 被狗或别的什么东西嚼过,但在笔画的交点处或岔口处 缺失的像素,是我研究了 油墨在廉价纸上扩散和反应的效果,从而相应修改字体的结果。这些奇怪的人为的缺陷被设计于用来弥补 大规模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 不良影响。起初,AT&T公司想 在电话簿中用Helvetica字体,但正如我朋友Erik Spiekermann 在电影《传奇字体》中所说,如果你看过的话,Helvetica字体的字母被设计得 彼此尽可能相似。这不是看清小尺寸字体的良方。它在幻灯片上看起来非常优雅。我必须尽可能拆开 Bell Centennial字体的形状 来给这些数字形式消除歧义,就像你在这张幻灯片底部看到的那样。

7:31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80年代中期,数码轮廓字体的初期,矢量技术。当时的一个问题在于 字体的大小,在计算机内存中搜寻和存储一种字体 所需的数据量。这个问题限制了 排版系统同时可用的字体数量。我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一种典型的衬线字体,如你们左边看到的,比中间的无衬线字体 要多近两倍的数据,因为需要很多的点才能 给出衬线与主体之间优雅而弯曲的过渡。顺便提一下,幻灯片底部的数字 代表存储每一种字体 所需的数据量。因此中间的无衬线字体 是更经济的,81相比于151。

8:31

我想,“哈,工程师们有麻烦了。设计师来救援。”

8:37

我设计了一种衬线字体,你们可以在右边看到,没有弯曲的衬线。我把它们用直线段制成多角形的 斜切的过渡。看,数据量上和无衬线字体一样经济。我们把右边的命名为Charter字体。

8:52

所以我带着我的数字找到工程部主管,自豪地说: “我解决了你们的问题。”

8:59

“噢?” 他说,“什么问题?”

9:02

我说:“你知道,衬线字体等要求大量数据的问题。“

9:07

“噢,” 他说,“我们上周解决了那个问题。我们写了一个压缩程序 把所有字体的大小都缩小了一个数量级。你想要多少字体,你的系统就可以有多少。”

9:19

我说:“谢谢你告诉我。“

9:22

再次受打击。留给我的是 为了一个不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的一个解决方案。

9:30

但这里是这个故事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我并没有赌气 扔掉我的设计。我继续坚持做下去。作为技术练习开始的作品,变成了美学练习,真的。换句话说,我渐渐开始喜欢这种字体。忘掉初衷。别管它。我喜欢这个设计本身。Charter字体的简化的形式 使它具有某种直言不讳的质量,简洁而开阔,这有点令我高兴。要知道,在技术创新的时代,设计师们希望受到 当时环境的影响。我们想要回应。我们想要被迫去探索新的东西。因此Charter字体对我来说真有点象个寓言。最后,在技术和Charter字体的设计之间 没有硬性的因果联系。我确实是误解了技术。技术确实向我提出了些什么,但并没有强迫我,我想这种情况时常发生。

10:33

要知道,工程师们非常聪明,尽管偶尔受挫折,因为我不够聪明,我总喜欢和他们一起工作 并向他们学习。恰好在90年代中期,我开始向微软 谈起屏幕字体。当时,屏幕上的所有字体 都由先前已有的印刷字体 改编而来。但微软正确地预见到了 这个潮流,电子通信的热潮,在屏幕上进行读写的趋势,而打印输出成为了次要的。

11:13

这种优先级当时才露端倪。他们想要的是一小组核心字体,不是改编而来的,而是专门针对屏幕的问题而设计的,就是那些低分辨率的显示器。我对微软说,为某种特定的技术而设计的字体 是自我淘汰的字体。过去我设计过太多字体 意在减轻技术问题。多亏了工程师们,技术问题不存在了。我的字体也不存在了。这只是个临时措施。微软回过来说 价格实惠的有着更好的分辨率的 电脑显示器 至少还要等十年。所以,我想,好吧,十年,不太坏,不能算是个临时措施。

12:03

所以我被说服了,我们着手工作,做出了Verdana字体和Georgia字体,第一次不是在纸上工作 而是直接从像素到屏幕。当时,屏幕是二进制的。像素或亮或灭。这里你们看到字母的轮廓,大写的H,细黑线是它的轮廓,这也是它在存储器里的样子,叠加在点阵字体上,即灰色区域,这就是它在屏幕上显示的样子。点阵字体是从轮廓点阵化而来的。在大写的H里,全部都是直线,在直角坐标网格上 两者近乎完美同步。O可就不是这样啦。这个看起来更像是砌砖而不是字体设计,但相信我,这是一个好的点阵字体O,原因很简单,在X轴和Y轴上都是对称的。在二进制的点阵字体里,你实际上不能要求更多了。我有时会为一个难字母 设计三个或四个版本,像小写的a,再退回去选出最好的一个。其实没有最好的。所以这里需要设计师的判断,来设法决定 哪个是最不坏的。这是一种妥协吗?对我来说不是,如果你是按技术所允许的最高标准来工作,尽管这个标准 可能不够理想。你或许能看到这张幻灯片上 有两个不同的点阵字体。我觉得上方的“a” 比下方的“a”要好,但仍不够优秀。如果缩小它,你们或许能更好地看出这种效果。也许看不出来。

13:53

所以,我是一个出于需要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些事情无法完美 但尽你所能仍可完成,就某种气质而言,做这些事情时存在一种满足感。这是用Georgia斜体的小写h。这个点阵看起来参差不齐,还粗糙。它的确参差不齐和粗糙。但我通过实验发现,屏幕上的斜体 有一个最佳倾斜 以致笔画刚好 在像素边界断开。看这个例子,多粗糙,左腿和右腿 实际上怎样在同一水平分开。那是个胜利。那很好,就是那儿。当然在更低深度,你就没有多少选择了。这是S,万一你想知道。

14:49

那么,自从Verdana和Georgia字体发行以来,现在已经18年了。微软完全是对的,花了整整10年,但屏幕显示现在确实 改进了空间分辨率,也大大改进了光度分辨率,多亏了反锯齿等技术。所以现在它们的使命完成了,是不是意味着 那时我为较粗糙的显示器所设计的 屏幕字体就消亡了呢?它们的寿命会超过现已过时的屏幕 和大量涌向市场的 新网页字体吗?还是他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 某种不依赖技术的 进化生态位呢?换句话说,是否它们已被并入了 排版的主流了呢?我不确定,但到目前为止运行良好。嘿,以现今的淘汰率来看,18对于任何东西都是个不错的年纪了,所以我不抱怨。

15:50

谢谢。

15:53

(掌声)

0
  • 关注字客网公众号领取Z码
  • 关注字体先森公众号抽取SVIP
相关字体设计师
相关字体公司
Matthew Carter: 我的字体生涯 网友点评
游客: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看不清?换一张
Matthew Carter: 我的字体生涯 最新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