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访谈《新概念字体基础&应用》作者——苏克教授
《新概念字体基础&应用》出版上市后,收到了许多读者的信息反馈,在这当中除了广泛的好评外,还得到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能够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作者写作的初衷,我们又带着读者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与作者做了一次交流,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借此帮助大家更好的深入了解。
问:为什么在注重快阅读的当下,要花费大量精力写一本厚实的字体书?
苏教授:并不是我要写一本厚实的书,而是作为介绍字体知识方面的书籍,国内相对比较匮乏,匮乏不是单指数量多少,相关书籍中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不足,也导致了学习字体的人,不能全面、系统的认识字体。
而且,我们国家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日趋开放,也决定了在信息传播方面,除了要更灵活的使用中文字体外,还要正确面对拉丁字体,从而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另外,认识字体不是目的,使用字体才是关键。认识字体是指认识字体样貌,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款字体背后的历史文化的传承性、成因、风格特点、适合什么样的内容等等。
本书不仅仅要帮助读者认识字体,还要合理的使用字体,因此版面的编排也是关键。为了让大家整体的认识字体,书中还介绍了文字编排对与字体的影响。
最后,为了方便读者更直观的感受字体的魅力,书中大量的例图也是导致本书厚重的原因之一。
问:很多读者反馈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开本和版面?
苏教授:开本设计考虑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入门书籍,同时也希望他能成为方便读者使用的一本工具书。窄的开本方便读者随时翻阅使用,能让读者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加深对字体的印象。
双烂的版面设计中,宽栏主要是书的内容部分,窄栏是信息补充部分。因为字体作为特殊的文化的符号涉猎面太广,所以需要有大量的补充信息。
一方面考虑到读者使用,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内容完整,这就导致了书中的字体字号使用了较小的字号。因此,这也是一个无奈的地方。
除此之外,中文字体知识在排版中,部分使用了不同的正文字体(例如隶书部分使用了秦隶),目的是能让读者更直观的感受不同字体用做正文时的感受。
最后,为了尊重设计师的工作,书中也尽可能列出每位设计师的相关信息,当然中文字体部分有些缺失,这也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希望日后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改善。
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明每款字的常规用途,而要写更多的历史发展和创作背景?
苏教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字体和使用字体的角度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竟可能的规避潮流,更多地从它的历史、它的成因、它的风格特点等方面出发,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字体的准确信息,不会轻易的随波逐流。
问:为什么拉丁字体部分相较于中文字体要多?
苏教授:除了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原因外,以往的中文字体很少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修正字体,扩展字体,因此字体相对较少。而拉丁字体设计有许多都是由几代人传承、补充、修正、拓展而来。当然,这一点我国当下已经有了很好的变化。
另外,书中为了方便读者对比,也整理了许多拉丁字体的不同字样,这也是导致拉丁字体篇幅增加的原因之一。
问:为什么中文字体更多的是分析应用风格,而拉丁字体则更多的分析字形特点?
苏教授:国人都很熟悉中文字体,因此中文字体部分更多的是分析风格。而拉丁字体的差异性,让许多刚开始接触和学习它的人不是很敏感。因此书中更多的对拉丁字体字形加以分析。
问:为什么要加入其他艺术作品的分析?
苏教授:字体的发展历史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的一个分支,因此,任何一个字体都无法离开时代背景来考虑。书中附加了许多与字体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能够让读者更好的多角度的理解文化和艺术。
问:对第一版有什么遗憾?
苏教授:第一个遗憾是由于本书在撰写的过程中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过长的时间跨度和久孕后的出生,让我倍加激动,从而导致书中有部分错误未能及时发现和更正。
还有就是出版时有部分自体未能接触到,因此像汉仪旗黑这样的许多优秀字体未能加入到这本书中。
另外,书中许多例图的设计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全部列出,希望日后能够一一补上。
还有就是,书的装帧因为时间原因,未能和印刷厂及时的沟通,因此,留下了一个小瑕疵,希望大家能够谅解。如果购买的新书有部分内文靠里导致阅读不便,可以摆开来阅读。
问:有没有再版修改的计划?
苏教授:再版后我将会补充几款拉丁字体,让拉丁字体的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对汉字字样的结构分析再加以补充。
另外,汉字字体的发展史和拉丁字体的发展史也有计划单独出版。
最后,感谢每一位支持和购买本书的读者,同时也谢谢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每一个建议我都会采纳并细心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