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静蕾,1974年4月16日出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演员、导演、教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98年参演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2004年凭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过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银贝壳奖。2006年1月出任中国狮子联会“爱心形象大使”。2007年因其书法清冽而又优雅被开发出“方正静蕾简体”。2008年创立《开啦》电子杂志。2010年7月20日执导的第四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并获得中国大陆一亿的票房,成为大陆首个票房破亿的女导演。2012年11月担任第四季《中国达
-
崔显仁,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惠七满族镇人。1993年,在一次事故中被严重烧伤,左右手都只有食指和无名指能轻微活动,丧失了劳动能力。虽然只上过3年小学,但是他的文采和字都很出色,作文经常被老师全班传阅,于是崔显仁开始锻炼书法。由于双手残疾,他只能用粉笔写字,没有东西用来练字,他就找来一块胶合板,然后在上面涂上黑墨水,写一个字擦一个字。他每天都花十几个小时练字。为了写出他满意的字,为了写出能让大家欣赏的书法,他一练就是10年。2004年,觉得略有小成的他决定流浪卖艺。微博网友CMYK
-
刘汉旭,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教育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与书法有不解之缘,进入方正后专注于书法字体作品的设计。自2005年起至今,设计“魏黑体”、“藏意汉体”、“专版”系列、“书楷”系列、“盛世楷书”系列、“工业黑”系列字体。“藏意汉体”顾名思义是藏、汉两个民族的文字元素在字体上的融合,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藏意汉体”的成功设计,首先是设计者对藏民族特色的感悟与热爱,雪域高原的地理风貌;长袖大襟的服饰以及洁白的哈达都与藏文字体的形体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次是对空间的巧妙设计和运用。在字框
-
陈继世从事字体创意设计工作。2001年在日本国际标准字体大赛中“素描体”获得评审委员奖;在国内的方正字体大赛中“白云体”、“毛毛体”、“随便体”获得奖项。“陈继世硬笔行书体”、“潇洒体”、“泰山体”在网上及手机平台上都有不凡的表现。字体风格以潇洒飘逸、结构严谨、俊秀靓丽、雅俗共赏,受到用户的好评。
-
张照晨是一名来自中国的字体设计师。主要字体作品:汉仪晨妹子体。该款字体属于手写体中的硬笔书法,温婉动人,又不失气质,好似邻家女孩手写的笔迹。张照晨用笔一个一个写出来的,它承载并实现了她20多年来在热爱写字这件事上所得到的最好回报。 通过那一个个雕琢打磨过的字,你能感受到对方活泼开朗,又文静清新的内心。
-
朱志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曾在北京外文印刷厂从事印刷活字雕刻工作,现为方正字模事业部字体开发总监。在字体设计方面,主要代表作品有:方正粗宋、方正北魏楷书、方正铁筋隶书、方正博雅宋、方正雅宋、方正风雅宋等。1996年北魏楷书在日本森泽公司举办的国际印刷字体竞赛中获得铜奖。1999年铁筋隶书在日本森泽公司举办的国际印刷字体竞赛中获得评审委员奖。
-
梁秋生,通称大梁。1957年生于河北沧州,自幼师从夏连雨老先生(大型连环画《回民支队马本斋》作者)。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师大美术学院、中国连环画、国画研究生创作班。研究生班期间,著名画家刘大为任班主任(刘大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大梁任班长。曾受到贺友直、姜维朴、黄胄等名家指导。上研究生班时创作的连环画《陪衬人》、《车票》(发表于1989年、1990年《中国连环画》权威杂志)而有影响。对黄胄、刘大为画风技法掌握娴熟,后创作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发明两项专利技法用于自己的创作。20
-
游狼,英文名yolo,河南省长垣县人,电脑字体爱好者,字体作品有:《游狼美钢行书(简)》、《游狼软笔楷书(简)》、《游狼近草体(简)》等。游狼作品除游狼字体外,还有游狼音乐、游狼微电影、游狼文字等,游狼音乐地址:http://5sing.kugou.com/yolon/default.html游狼自幼受家庭熏陶,热爱艺术,尊重科学。大学期间,其艺术天赋便绽露头脚,他是学校里唯一的原创歌手,独立创作了大量原创音乐,后自学电脑音乐制作,音乐作品有《别来安慰我》、《乡村爱情》等;发表原创小说《夺命枪》
-
卢帅,1999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装潢设计专业,做过平面设计师兼设计主管,现为专业字体设计师。主要计算机字库作品包括书法变体“悬针篆变”、企业专用字体“正黑系列”、时尚创意字体“水云系列”、“锐水云系列”。其作品“正黑系列”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被设计界称为时下最流行的作品。字体作品:悬针篆变设计理念:设计一款具备篆书风貌而简化易读的变体字。理念来源:三国东吴人皇象所书《天发神谶碑》,以隶体效篆书,留有篆书遗意。其书体雄伟劲健、锋棱有威、画如铁石。起笔见方而收笔尖锐,结体上密下疏,
-
韩绍杰,男,1973年出生在“成语之乡”邯郸,丛台区五里铺村。自幼爱好邯郸文化、书法,师从于范顺景、崔锦海等名师,汲取众家之长,在南宫体的框架基础上,以“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勇于改革创新、一往无前"射"的精神将撇由藏锋变为出锋。融入“将相和”典故里谦让有度、和谐统一、稳重大气所蕴含的“和”文化,将瘦弱的字体演变为雄浑有力、笔画舒展、和谐流畅、美观大方的字体。为宏扬家乡-邯郸,近三千年的古赵文化,让胡服骑射与将相和典故里蕴含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人和睦相处,谦和避让,共同发展、